开云官方网站入口-蚕丝被
穿着毛裤赶到陈毅追悼会握着张茜的手说:陈毅是个好同
来源:开云官方网站入口-蚕丝被    发布时间:2024-04-02 22:05:47

  1972年1月10日,午饭过后,身穿淡黄色睡衣的毛主席,在堆满书的卧床上辗转反侧,按照毛主席当时的生活小习惯,吃完午饭是要睡一觉的,但是在这一天,他无论如何也睡不着。

  因为他知道在下午三点,首都各界群众要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为陈毅举行追悼会,送陈毅同志最后一程。

  在沙发上,他一会打开收音机,听了一会也是左耳进,右耳冒,于是就关了,耳朵不工作了,他又翻开了书,看看书,然而今天他的眼睛是怎么也看不进去,一生气,他直接把书撇到了一边。

  张玉凤未敢多问,做完了自己的事情就离开了,过了一会,毛主席问她现在是什么时间。

  因为这个决定太过于突然,张玉凤赶紧通知相关工作人员调汽车,然后又通知了等领导同志。

  要知道新中国成立后,毛主席身为国家最高领导人,每天日理万机,工作事物十分繁忙,自开国元勋任弼时同志去世时,参加了他的追悼会,从此再也没有参加过追悼会,随年纪的增长,估计毛主席他老人家也受不了那离别的场景吧!

  所以,当毛主席突然提出要参加追悼会时,大家都有点吃惊,当时毛主席还穿着睡衣,下身是一条薄毛裤。

  身边工作人员拿着他平常出门见客时总要穿的那套灰色“毛式”服装要给他换上,毛主席说:“不要换了,我套在睡袍外面就行了。”

  工作人员替毛主席穿好上衣,再穿制服裤子时,毛主席嫌麻烦,耽误时间,于是就不让穿了。

  就这样,毛主席穿着一条薄毛裤坐上一辆小汽车,沿着长安街径直向八宝山方向驶去。

  在毛主席出发之前,周恩来接到这一条消息也感觉到吃惊:“主席要出席追悼会?”

  毛主席与陈毅的渊源,可以追溯到井冈山时期,在1927年8月1日,中国领导部分国民革命军在江西南昌发动武装起义。

  在周恩来、贺龙、朱德等人的领导下,南昌起义取得了胜利,在起义过后,为了尽最大可能避免被敌人包围,中央指挥起义军分批撤出南昌,准备向南攻取广州,但是却遭遇反动派的疯狂反扑,起义军伤亡惨重。

  三河坝战役后,朱德与陈毅转战在闽粤赣湘边,于1928年1月在郴州掀起了湘南起义,此时他们才听说带领秋收起义的队伍在井冈山活动,朱德、陈毅立刻派毛泽覃前去联络,以期两支队伍能够顺利会师。

  1928年4月28日朱德和陈毅在的热切期盼下,带着队伍上了井冈山,与朱德两只手紧紧地握在一起,掀开了中国土地革命里程碑式的新篇章。

  5月4日,陈毅作为大会执行主席,在两军会师大会上庄严宣告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成立,朱德为军长,为党代表,部队改编为第28团、第29团、第31团、第32团、第33团。

  在“朱毛会师”的同时,反动派的武装也随即赶到,会师结束后的第二天,朱德、陈毅就率领28团和29团在黄坳一举消灭江西军阀进攻井冈山的两个营,取得了会师后开门红的战役。

  5月6日,陈毅收到的一封信,在信中写道:“相见恨晚,相慰平生,希遇事相商。28团是很有前途的一个团,希望很好掌握。”

  在战事结束后不久,就与陈毅在永新见面,陈毅向详细地汇报了黄坳作战的情况,并一再表示28团很能打,请上级放心就好。

  那一年,34岁,是中国的创始人之一,陈毅27岁,是红军的中层干部,两个人自此互相引为知己。

  在撤回井冈山的路上,本来有马,却没有骑,而是与陈毅边走边谈,走了一天,谈了一天。

  从中国革命谈起,谈到中国的创立,再到创建自己的革命武装,然后谈到领导中国革命要理论联系实际等等。

  的精辟论述,对中国革命的认知,深深地打动了陈毅,陈毅表明了自己这一段时间一直在军队基层,对理论问题的研究很少,听到的观点,感觉到豁然开朗,后来陈毅说,这次长谈是自己思想飞越的起点。

  从此陈毅就成为政治上的坚定支持者,他们的友谊就是建筑在这种共同的政治信仰之上的。

  井冈山根据地初建时期,斗争环境十分恶劣,不但经常要面对反动派的围攻,还需要面对艰苦的生活条件。

  当时28团是由原南昌起义残余部队改编而成,其中有个别旧军官出身的干部因此产生了动摇,不愿在井冈山做长期斗争,而是想要加快速度进行发展,宁愿冒险去攻打大城市。

  而29团的问题更严重,29团是湘南起义部队中的宜章农民军改编而成,家乡观念比较重,从湖南来到井冈山后,总想着打回家乡去。

  在1928年6月,湖南省委做出要第二次湘南起义的计划,要红四军打回湘南。

  在跟陈毅第一次谈话中,就分析了第一次湘南起义后,他们在湘南站不住脚的原因是地处交通要道,而敌人在湖南的力量过于强大。

  因此,主持召开永新会议,决定不执行湖南省委的不合实际的指示,做出继续建设井冈山根据地的决议。

  然而湖南省委的计划与红28团与红29团部分落后干部不谋而合,不久湘军派两个师向井冈山发起进攻,朱德与陈毅率领28团与29团下山主动出击,战斗进行的很顺利,可是在回师时却出了岔子。

  朱德、陈毅得知后,一面写信报告给,一面前往29团劝说,但是劝说未果,朱德强令该团返回井冈山。

  然而29团却表现得十分消极,竟以一天行军30里的消极行动,在29团的带动下,28团也不愿意回井冈山了。

  朱德、陈毅只得停下部队召开军委扩大会议,在会上湖南省委特派员杜修提出执行省委指示,出兵湘南,并得到了大多数干部的支持。

  在这样的情况下,朱德等只好同意,改道向湘南进军,8月,部队在攻打郴州时,遭遇敌军的猛烈进攻,29团被打散,只剩下一个连,28团也损失了一个营,团长王尔琢牺牲了。

  得知朱德部失利后,急忙率部队下山接应,赶到桂东县城后,主持召开了干部会议,由任书记,指挥部队行动。

  这就是红军历史上有名的“八月失败”,在红军主力远离根据地后,敌军乘机而入,导致根据地也损失了一部分。

  陈毅对自己不能制止这次分兵,而造成部队和根据地的损失深感痛心,觉得没有脸见,但是却对陈毅和28团没有批评,反而将这样做也有好处,发动了群众,扩大了红军的影响。

  在的引导下,28团的干部和战士深受感动,很快又重新团结起来,让陈毅充分认识到的宽广的政治胸怀和高超的指挥能力,由衷地感到真是一位少见的领袖人才,从此更加珍视和的这份难得的友情。

  是诗词大家,对文学是极为热爱的,尽管陈毅在诗词水平上不如,但是在诗词创作上却有着共通之处,都是以豪迈著称。

  多年以后,陈毅回忆起第一次与毛主席谈论诗词的情景时,两个人都十分喜爱宋代诗人陈与义的《临江仙》,在这首词中有一句“忆昔午桥桥上饮,坐中多是豪杰。”

  这一句就将他们两人的豪情壮志表现的淋漓尽致,创作《沁园春·长沙》时,里面一句“问苍茫大地,谁主沉浮”简直是霸气侧漏。

  最喜欢陈毅的诗就是《梅岭三章》,有一次有人问毛主席最革命的看法时,他就引用了陈毅《梅岭三章》中的第一首:“断头今日意如何?创业艰难百战多、此去泉台招旧部,旌旗十万斩阎罗。”

  在这首诗中体现了革命者在创业时艰难的处境,以及大无畏的精神,不管面对什么样的挫折,都可以从头来过。

  在创作诗词后,陈毅常常是最早阅读的读者之一,还会询问他对作品的看法,还有一些诗词是亲手送给他的,这都被陈毅当作宝贝一样珍藏。

  然而在长征时,中央红军主力进行战略转移,陈毅因为腿伤留在根据地与敌人继续做斗争,在游击战中需要东奔西走,致使他收藏的很多的收稿丢失,这让陈毅后来十分痛心。

  所幸较为出名的那首《沁园春·雪》因为陈毅很喜欢,一直带在身边,才完好地保留下来。

  后来陈毅也经常拿的诗词来教育自己的子女,可以说,在艰难的革命斗争中,两个人能够携手共进,实在是一件幸事。

  然而随年纪的增长,大家的身体逐渐变得差了,在1970年9月,陈毅的身体状态开始变差,有一天,陈毅突然肚子剧痛,被送到了医院,经医生诊断为阑尾炎,阑尾炎是一种常见病,只要做手术切除后,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就好了。

  然而意外的是,在医生手术时,意外发现他已经患上了结肠癌,并扩散到肝脏了。

  出院以后,陈毅凭借顽强的精神还能够与疾病做斗争,但是到了年底时,病情突然恶化,不得不进行第二次手术。

  为了治疗陈毅,周恩来亲自批示安排陈毅住到北京日坛医院,让医生想尽办法去医治陈毅,在医生准备了手术方案后,周恩来亲自过问,到了手术当天,周恩来还派出保健办公室主任进入手术室,随时向自己汇报陈毅的手术状况。

  尽管医生们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,但是限于当时的医疗水平以及癌症的恶化,手术过后也未能逆转陈毅的身体。

  1972年元旦,重病中的陈毅几经昏迷,周恩来接到通知后,立即赶往陈毅所在的医院,还与陈毅进行了交谈,陈毅把很多事情都交待给了周恩来。

  得知陈毅病重,很多老同志闻讯赶来,1月6日,匆匆赶到301医院看望了陈毅通知,并向他传达了毛主席对他的深切关怀。

  当天晚上11时55分,尽管带着不舍,陈毅还是离开了,据陈毅女儿陈姗姗回忆,父亲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依旧关注着党和国家的前途,嘴里喊着“毛主席、周总理”。

  得知陈毅去世,他生前的那些战友都陷入到极度的悲伤当中,不顾他人的劝阻,在别人搀扶下来到病房,当时双目已经看不到了,来到陈毅的床位前,用手摸着陈毅的身体说:“陈老总啊,陈老总啊,我刘瞎子离不开你这根‘拐杖’哟!”

  周恩来也很快赶到,他走到陈毅遗体前,小心翼翼地掀开床单一角,摸了摸陈毅的手背,曾经一块并肩作战,如今已没有了知觉,不觉潸然泪下。

  陈毅的夫人张茜站在一旁,更是失声痛哭,她知道周恩来的身体也不好,就上前劝说道:“总理,你要多保重身体啊!邓大姐也担心你的身体啊!”

  很快,那个最早领陈毅走上井冈山的朱德也来了,当时朱德身体正在发高烧,大家都不同意他去,他还是坚持要去送陈毅最后一程,来到病房,朱老总老泪纵横地说:“陈毅同志好啊,他死得太早了。”

  陈毅是新中国十大元帅之一,也是中国人民创建人和领导人,曾担任副主席,是属于党和国家领导干部的,但是在后来,陈毅已不再党内和政府担任重要职务了,依规定,只能由出面组织。

  为此更好的组织追悼会,特意成立了治丧委员会,经过周恩来与几位老帅们的商议,暂定治丧规格比上将、副总参谋长的规格略高一点,追悼会暂定在1月10日,人数为五百人,政治局委员都不一定出席。

  以前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追悼会都是在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,这一次让陈毅的追悼会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,这还是八宝山革命公墓第一次举办如此高规格的追悼会。

  当天,八宝山革命公墓的领导就来到中央办公厅参加紧急会议,周恩来向他们部署了任务,会议结束后,八宝山革命公墓的领导立刻赶回去,向各部门的负责人传达了指示,然后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起来了。

  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将礼堂做改造,原来的两台火化炉建在了火化车间,告别室改为了休息室。

  在施工结束后,礼堂里还是灰溜溜地,不但卫生混乱,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,而追悼会的日子却慢慢的接近了。

  治丧委员会得知了八宝山革命公墓所遇到的问题,立即从部队叫来了一个连,一百多名战士来帮助革命公墓进行清理工作。

  这时候,又遇到了一个问题,治丧委员会没有资金,而当时礼堂和休息室连椅子都没有,这怎么能行。

  在这样的情况下,治丧委员会就向北京饭店和市政府借一些沙发和椅子,当这些单位听说借椅子是为给陈毅元帅开追悼会时用的,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们请求,很快,他们就将休息室和礼堂布置得井井有条。

  在礼堂和休息室都布置完成后,工作人员却又接到一个要求,那是是追悼会当天,室内温度至少要保证在20度以上。

  因为当时正是冬天,是北方最冷的时候,而来送陈毅元帅最后一程的很可能都是那些老战友,这些老战友们饱经战争的摧残,大多身体不好,如果在追悼会期间冻出个病来,那就不好交代了。

  这个礼堂刚刚修好,还没有来得及安装暖气,为了保暖,同志们将礼堂每个门上都挂上了棉门帘,然后在市内架了几个大炉子来取暖,在治丧委员会和八宝山革命公墓的同志都在忙活开了后。

  毛主席在1月8日,签发政治局送审的有关陈毅追悼会文件时,得知了这个消息。

  对于陈毅追悼会规格的事情,毛主席没有发表看法,也只能按照原来商定的来办。

  当时包括宋庆龄在内的很多同志都申请来参加追悼会,但是因为规格问题,都被周恩来挡了回去,他也很无奈。

  等到1月10日下午,毛主席突然说要参加追悼会,可把周恩来忙坏了,因为主席的参加,必须临时提高追悼会的规格。

  为此他首先拿起了电话,拨通中央办公厅的电话,声音洪亮地说:“我是周恩来,主席要参加陈毅追悼会。请马上通知在京政治局委员、候补委员,务必参加……通知宋庆龄副主席的秘书,通知人大、政协、国防委员会,凡是愿意参加陈毅同志追悼会的,都要安排他们参加。”

  放下电话之后,周恩来火速赶往八宝山,他先是到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的休息,把毛主席即将来参加追悼会的消息告诉了陈毅的夫人张茜,当时张茜连日忙碌过多,身体变得很虚弱,连走路都费劲,只好由女儿搀扶着。

  张茜听到这一条消息后,本来萎靡不振的她,突然变得有些激动,看到张茜这个样子,周恩来劝慰她说:“张茜,你要镇静。”

  张茜努力抑制住自己的眼泪,疑惑地问道:“毛主席他老人家为何需要来啊?”对于毛主席如此突然的举动,周恩来是能够理解他的心情的,安慰张茜:“主席一定要来,井冈山上战友就是他了。”

  等到毛主席下车的时候,一切都已经准备妥当,我们不得已佩服周恩来的办事能力。

  毛主席来到八宝山后,四周张望了一下,没看到张茜,便和搀着他的张玉凤说道:“去问问张茜和她的孩子来了没有,来了就请她们过来。”

  很快,张玉凤在休息室里找到了张茜,当时张茜由于悲伤过度,状态也不是很好,还是周恩来的劝慰让她重新振作了精神,不一会儿,张茜就被领导礼堂西侧的首长休息室,周恩来和一些国家领导人已经在毛主席身边坐好了。

  看到如此憔悴的张茜,毛主席想到曾经的战友已经离开了,也忍不住地流下了泪,还没有说话,就让她坐到自己的身旁。

  过了一会儿,毛主席的情绪好舒缓一点了,才慢悠悠地说:“我也来悼念陈毅同志!陈毅同志是一个好同志。”

  不一会儿陈毅的孩子都被叫到了休息室里,毛主席看着眼前的这一些孩子百感交集,然后向他们了解了一些情况,亲切交谈后,孩子们就离开了。

  不一会儿,一些政要闻讯赶来,张茜想要离开,毛主席把她拦下,让她留在这里。

  大家谈及陈毅的时候,张茜在旁边说道,陈毅临终前还惦记着毛主席的寿辰,在12月26日时,陈毅还想着这一天是毛主席的生日,在自己进食已经困难的情况下,还是坚持要吃一些寿面,在医院里祝毛主席健康长寿。

  毛主席听后,情绪更加激动,张茜见状,考虑到毛主席身体并不好,就表示让主席坐一会儿就回去罢,这里人太多,会累坏主席的身体的。

  戴黑纱的意思是戴孝的意思,从民国时期开始,就开始推行戴黑纱作为戴孝的方式,目的是为了简化中国传统的丧服制度,毛主席此举,是要让各位明白自己与陈毅的革命友谊。

  在毛主席的坚持下,工作人员便拿来了条黑纱戴在毛主席的袖子上,不一会而张茜搀扶着毛主席庄重地走进了礼堂的大厅,来到第一排的位置上坐下。

  下午3点,追悼会按时举行,整个追悼会十分简单,礼堂里没有奏乐的队伍,只有一架留声机缓慢地放着哀乐。

  追悼会由主持,周恩来致悼词,只有六百字的悼词,周恩来读的却很慢,中间两次哽咽,完全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感情。

  周恩来在悼词中说道:“陈毅是中国的优秀党员、中国人民的忠诚战士。几十年来,他在党中央的领导下,在长期革命斗争中,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,坚持战斗,努力工作,为人民服务。他的逝世,使我们失去了一位老战友、老同志,是我党、我军的一大损失……”

  毛主席在第一排,静静地听着悼词,泪水忍不住地向下流,整个礼堂里,哭声此起彼伏。

  当五星红旗盖在陈毅的骨灰盒上后,毛主席深深地三鞠躬,随后抬起头,凝视着陈毅的遗像。

  毛主席拖着重病之躯,从始至终坚持到追悼会结束,他依然紧紧握着张茜的手不肯放下,在张茜的搀扶下,毛主席来到了汽车前。

  陈毅追悼会是毛主席近20多年来第一次出席的追悼会,在以后也没有参加,此举让人们看到了毛主席对陈毅同志的真挚情感。

  后来张茜在回忆起这次追悼会的时候说道:“1972年1月10日,伟大领袖亲自出席为陈毅同志举行的追悼会,这对死者是最大的光荣,对生者是最大的慰勉。”